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答,非常代表了当下银行业务人员遇到的典型困惑,这里分享给大家~
问:
所在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数字化转型,很多过去依赖人工操作的业务流程,现在都逐步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取代。身边一些从事柜面服务和基础数据处理的同事,明显感受到工作量减少和岗位调整的压力。一方面,效率的提升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传统业务岗位的未来去向,以及个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成为了大家普遍的焦虑。看到有同事开始转岗到金融科技支持部门,也有的在学习数据分析,但大部分人对未来的方向仍很迷茫。近期部门内部就取消了几个传统文书处理岗位,相关人员被分流到客服中心。而一些高价值的客户经理岗位,现在也要求具备更强的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例如通过 AI 辅助分析客户需求。面对银行业加速的 AI 和数字化浪潮,已经在岗的业务人员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哪些技能会变得更具竞争力?如果考虑转型,有哪些新兴岗位值得关注?
答:
对于正在经历AI与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业务人员来说,迷茫是环境剧变下的自然反应,但更是一个重新锚定职业价值的战略契机。
以下例举了3个核心转型机会可供参考
① 金融科技产品/策略经理:负责AI金融产品(如智能投顾、智能风控平台)的需求挖掘、生命周期管理及商业化落地
② 数字化转型项目负责人:领导业务部门的数字化流程优化(如信贷审批自动化、智能营销),弥合技术与业务部门的鸿沟
③ 数据驱动的业务分析师: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洞察客户行为,为精准营销、风险定价等提供决策支持。
如果你感到迷茫,或者说在内部换岗并不容易,你也可以花个2年左右时间读个MBA工商管理试试,我们是南京华章教育,专注做MBA考前辅导的,其实近几年很多做金融的会选择来读MBA,他们大多数也是遇到了跟你相似的困惑。
MBA不是一张简单的文凭,而是可以量身打造三大战略杠杆。
杠杆一:打破“熟练工”的天花板,获得“洞察力”的新特权
在AI时代,银行最不缺的是能执行既定流程的人。你每天处理的报表、流程,AI可能做得更快、更准。你的价值锚点必须从“熟练”转向“判断、决策和连接”。
从“操作员”到“架构师”:你熟悉信贷流程,但MBA的《运营管理》和《商业数据分析》会教你如何重新设计这个流程,引入AI工具提升效率、降低风险。你了解客户,但MBA的《营销战略》和《用户体验设计》会教你如何构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生态。MBA教你的不是如何做事,而是如何“定义事”和“设计事”。
杠杆二:将“行业经验”转化为“商业智慧”,解决更值钱的问题
你拥有的银行业务经验是无比宝贵的矿石,但MBA提供的是将其提炼成“商业智慧”钻石的熔炉。当你只能抱怨“部门墙”厚重、协作低效时,MBA的《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课程会给你一套科学的框架和语言,去分析阻力、推动变革,让你成为那个能弥合技术与业务、前台与后台间隙的翻译官和指挥官。
杠杆三:构建“跨界保险”,从金融圈到更广阔的商业世界
银行的边界正在模糊。你的未来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另一家银行,而是科技公司、平台企业。MBA的校友网络是你最强大的“跨界保险”。你将与来自科技、咨询、创业公司的精英成为同学挚友,他们的思维模式将彻底刷新你的认知。这张网络,让你在思考职业发展时,不再局限于银行系统的“内部转岗”,而是拥有了投向更广阔的金融科技、产业金融、战略投资等新兴领域的敲门砖和信任状。
所以:
如果你感到“身陷日常,无法思考战略”,MBA将强制你跳出日常,给你一个系统性的“思考假期”。
如果你发现“技术黑话让你与同事产生隔阂”,MBA的科技商业课程将为你扫除盲区,让你重拾对话的主动权。
如果你预见“职业生涯即将触达天花板”,MBA的网络和品牌将为你打开新的上升通道。
最后:
攻读MBA不是在逃避迷茫,而是选择用一种最高效、最系统的方式去直面迷茫,并解决它。它是一次对自己的战略性投资,目的是让你从业务的“执行者”,蜕变为价值的“创造者”和未来的“定义者”。
现在的不适和迷茫,正是你成长路径的起点。与其在焦虑中观望,不如主动装备自己,成为那个引领变革的人。
希望这份劝诫,能成为你做出改变的那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