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考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章来源:南京华章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3 阅读量:1376


2025MPAcc备考交流群

2025MPAcc备考交流群

加入QQ群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条帖子火了。


一家人出门旅游,孩子的证件过期,无法登机,妈妈只能和孩子打道回府。可剩下坐上飞机的家人行李,是挂在妈妈名下托运,由于妈妈没登机,导致行李全部退回。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要么大发雷霆,要么彼此埋怨。结果飞机上那家人完全没有生气,就是打了个电话叫人回来拿行李,然后让他们顺便寄个箱子,全程气氛都非常松弛。


  在上万条评论里,所有人都是齐刷刷地“羡慕”:“这样松弛舒适的家庭关系是真实存在的吗?”于是,“松弛感”这个词彻底火了。


  对很多考研人来说,“松弛”是种陌生、遥远且奢侈的状态。



  紧绷,当代考研人的常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中国18至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学业压力、感情压力、家庭关系,无论哪一个搬出来都是压在身上的一座山。


华章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里,有多少在职考研人的一天,是这样的:


  在闹钟连番轰炸下疲倦起床,10分钟洗漱,10分钟吃早餐,卡点到公司后马不停蹄地处理一天的工作,午饭时间见缝插针地背背英语单词,晚上加完班疲惫地回到家继续复习。


  对绝大多数考研人来说,他们可以成为上了膛的枪、拉满了的弓、拧紧了的发条,但唯独学不会如何成为一个松弛的人。


  眼看着考研倒计时越来越紧迫,每天都有很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任何一次“放松”,随之而来的都是漫无止境的负罪感。


  英国心理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这样一种观点:没有一种批判比自己更强烈,没有任何一个法官比自己更严苛。真正拖垮一个人,从来不是忙碌的工作和学习,而是精神上的紧绷。


  松弛感,绝对不是躺平


  “松弛感”这个词,乍一听会觉得很像前段时间流行的“躺平”。


  躺平意味着要降低自己的欲望,远离竞争,擅于放弃;而松弛感,它首先承认了我们世俗的欲望——你完全可以渴望成功,不过你要慢慢来,且要豁达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但大多数考研人的状态是躺不平又起不来,在自我拉扯中荒废时间。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客观的意外事件和主观的情绪崩塌都不可避免,有的人就会因此陷入焦虑风暴中:我为什么要去打游戏/看电影/逛街?我为什么听课集中不了注意力?我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甚至“松弛感”流行起来后,有的人又一次按下反思键:我为什么松弛不下来?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松弛感的内核,是长期主义


  随遇而安、情绪稳定、乐观、从容、不焦虑.......这些可能都是松弛感的外在表现。松弛感的真正内核,应该是长期主义。


  当你能够用长期主义的视角去看考研学习,就会发现“松弛感”其实唾手可得。


  

  01告诉自己“没关系”


  上课走神是常见的,做错了题目是被允许的,突发事件是可以被接受的,负面情绪是可以存在的。一旦你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负面情绪、复习进度等感到不满时,你的神经会高度紧绷,很难放松下来。


  这时候要告诉自己“没关系”。进度不对就尽力调整,方法错了就改,情绪有波动就先让自己保持冷静,在考研中遇到所有问题时,都可以先说:没关系,先允许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你才不会用一种对抗的情绪应对,先接受才能冷静处理。


  02提前做好规划


  你有没有发现,每天早上梳理清楚待办事项,排好优先级,再一件一件去做,做哪件就把哪件完成好,这一天效率会很高。提前做规划,在有秩序的生活中学习,人更容易松弛下来。


  考研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在职的同学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考研,在决策的时候没有清晰认知到自己的实力,也没有意识到真正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到真做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要花这么久的时间,然后后悔没有早点开始。


  松弛感是一种由内而外、自信从容的气质,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去思考、去规划、去努力之后才有的。在职考研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更需要尽早准备、拉长战线,为上岸赢得更多的机会。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MPAcc资讯热点资讯

预约公开课送豪礼

现在预约赠送网课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