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对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
项目简介
培养目标:清华MBA项目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 清华MBA项目始于1991,是教育部批准开办的第一批MBA项目。经过20年的建设清华MBA项目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MBA项目。截止2010年7月底,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MBA校友已达到6758人,正在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着力量。 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1926年经济系的设立。1928年陈岱孙教授担任经济系系主任。1952年国家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经济系并入其他院校。197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清华大学设立经济管理工程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1984年正式成立,朱镕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任期:1984-2001)。学院现任院长是钱颖一教授(任期自2006年10月始)。[展开]
招生信息
项目类别 | 在职 | |||||||||||||||||||||||||
分数线类别 | 自主规划院校 | |||||||||||||||||||||||||
招生人数 | 390人(全日制80,在职310);清华-香港中文大学140人 | |||||||||||||||||||||||||
学制 | 2-3年 | |||||||||||||||||||||||||
学费 | MIT全球MBA项目(全日制)19.8万;MBA项目(非全日制)36.8万。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非全日制)43.8万 | |||||||||||||||||||||||||
历年来分数线 |
|
|||||||||||||||||||||||||
历来招生 |
|
项目特色
新版清华MBA的核心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品格和软技能”,第二模块“分析基础”,第三模块“管理基础”,第四模块“整合实践”。四个模块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职能性课程,也有整合性课程;不仅有书本知识,也有管理实践。它们一起构成了由“品格”(being)、“知识”(knowing)和“实践”(doing)三个环节组成的完整教育。
配合MBA课程改革,清华MBA招生在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两个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在录取标准上实行“综合素养考评”,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笔试成绩为辅。综合素养既包括考生的显性素养,更包括考生的隐性素质和潜质。在录取方式上采取“提前条件录取”,申请材料评审和面试在前,全国MBA联考笔试在后。通过申请材料评审和面试的考生可以获得“条件录取资格”,再通过联考的国家录取分数线即获得正式录取资格。
目前清华MBA项目开设的课程超过100门,其中全英文授课的课程超过1/3。每年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100多场。MBA教育以案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院设有“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由哈佛商学院前高级副院长沃伦·麦克法兰教授担任案例中心联席主任,并取得了哈佛案例库和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的使用权,为MBA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本土与国际案例资源。
清华MBA项目广泛开展与世界著名商学院的学生交换。每年可以有百名左右学生去海外著名商学院学习一个学期。每年也有同等数目的来自世界各国的MBA学生在清华学习一个学期。
截止2010年7月底,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MBA校友已达到6758人。清华MBA校友行业分布多样,具有强烈校友认同文化。“清华MBA校友导师计划”将优秀校友和在校生联系在一起,让在校生得到校友的指导和事业上的支持。
清华MBA学生成立了金融协会、创业俱乐部、投资俱乐部、人力资源俱乐部、管理咨询协会、房地产俱乐部等20多个社团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MBA学生拓展行业认知与人脉关系。经管学院每年举办超过200多场商界领袖讲座和学术活动,MBA中心专门为MBA学生安排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和品位生活系列活动,这些讲座和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品位。MBA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案例调研活动了解中国企业管理实际,通过企业伦理辩论赛和案例大赛等活动锻炼职业能力。众多的业余兴趣俱乐部、节日晚会、酒会和Party不但丰富了MBA学生的生活,更是结交生意伙伴和朋友的重要机会。
从1996年开始,清华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国际MBA项目。该项目2010年入学的124名学生中,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生占46%。这个项目的学生可以参加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合作的STEP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ChinaLab项目和与智利天主教大学合作的“智利学习之旅”项目。国际MBA项目的学生在清华就读一年后还可以申请攻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和巴黎HEC商学院的MBA学位。同时,国际MBA项目每年定期开展前往日本、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习之旅,帮助学生增加跨文化经验、开拓国际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