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EMBA2021级蒋学姐:干了这碗倒计时111天的汤!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2021级EMBA校友蒋学姐 发布时间:2023.04.03 阅读量:1331


  9月9日,南京大学EMBA优秀校友代表蒋月题学姐,随南京大学EMBA教育中心招生老师曹颖星老师一起走进南京华章课堂,就南京大学EMBA项目和同学们展开交流。

  


  蒋月题学姐

  南京大学2021级EMBA校友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曙明奖学金”

  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励志”奖学金一等奖



  下文为蒋学姐写在2020年考研倒计时111天之际,彼时的她刚决定考研没多久,和现在大多数同学一样,处于备考的迷茫中。


  干了这碗倒计时111天的汤


  缘起初心:


  决定报考MBA是在一次意外的沟通后,没有太多考虑,报了华章的网课,曾经无数次提起过这个念头,但从未落实过,也许因为疫情,也因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期许,于是在这个有点特别的2020年6月开了头。因为工作文化的原因,养成了问初心的习惯,如果真要问为什么要去考MBA,我自己的排序如下:


  1、知识结构升级: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答案很虚,但十年的职业生涯告诉我,能力的增长一定是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对我来说每次的蜕变都和一次知识体系的升级有关,然后在实践应用中内化为自己的逻辑体系和能力,对此我深信不疑。


  2、学历刷新:上学期间我就应该是个努力的孩子,现在反思来看是用的方法和原生家庭的引导有问题。不隐晦地说,我基本锁定了自己要走CPO的职业经理人路线,而我所在的行业是典型知识密集型,学历的底色(三本-人力资源专业)会让我不自信,我不希望学历成为自己甚至公司发展被掣肘的短板。


  3、人生经历:2019年年初,我大概跑步50米就会喘,通过科学的训练、建立共同努力的圈子,这一年我完成了三次半马,一次戈壁之旅,全年跑量过500km,走量过1000km,每年做一件让人生添色的事情,是因为我一直相信,人生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经历。


  过程收获:


  报考只需要一秒钟,但是学习是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放下书本十来年的人,没有任何所谓的学科优势,门门都是短板,更可怕的还是有来自工作、家庭、亲子、健康需求各方面的挑战。所以在过去的三个多月,基本可以算是真的零基础,但我却始终认为我有收获:


  1、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升级:华章的老师的确都是专家,他们教的不仅是应试,只听了几个破冰课,就有很多方法对我产生触动。老师们给我带来的,已经对我的职场产生了助力(升职加薪、项目优化、算法模型升级等),我其实认为“点化”的过程往往就是一瞬间,包括正在督促我们每个人的助教老师,他们用到的“激活”的办法我也用在了日常团队管理中,受益匪浅。


  2、给孩子梳理好榜样:家里有个幼升小的孩子,我们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互相督促,互相鼓励,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理想的互相照镜子的过程。


  3、优质的人脉储备:人脉不是资源而是资产,因此要让它保值、增值、生生不息。我相信华章的同学们彼此之间本身也都是人脉,高质量关系不一定必须要等到进MBA才可以,只要想,随时随地都行,因此才有这样一篇感受,以吸引更多愿意一起同行的伙伴。


  “开学”计划:


  不想再给自己太多的理由,我甚至为这次学习把家里重新装修,改造了一个我自己的一平米空间,我大致的计划是:


  1、分类启动,齐头并进:四门学科都没有优势的我,没办法有很严苛的排序,因此只能同时开干,特别是那种没法通过突击提升的,可能更需要花费精力,把任务合理分散开,对于实在搞不透、难度大的,要适度选择“放弃”。


  2、时间保障,功夫在平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时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是最大的挑战,已经996的我跟老板坦白了自己的备考想法以换取更多的时间自由,也向家人申请了更多的理解,平时的碎片化利用和周末的自由时间保障,尽人事听天命。


  3、享受过程,看淡结果:这个还是鸡汤,享受了这次学习的过程,如果今年考不上,还可以明年再来,找到方法和坚定信心对我来说可能更重要。


  这不是一个成功者的分享,而是一个倒数一百多天前才开始启动复习的“学mang(忙盲茫)”的心路历程,望与同路人共勉。


  优秀是一种习惯

  向上是一种态度

  坚持是一股能量

  学习是一段修行

  希望蒋学姐的备考经历

  能给正在迷茫中的你一些力量

  接下来跟紧华章的备考节奏

  最后一百天加油上岸

  一战成硕!


预约公开课送豪礼

现在预约赠送网课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