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MBA备考4500字经验帖,超多干货助你圆梦名校

文章来源:南京华章教育王同学 发布时间:2023.06.29 阅读量:1460


王同学

南京华章2023级学员

南京大学2023级MBA

管理类联考总分208分


上图这个家伙(就是本人)在决定考MBA时,已本科毕业12年,数学几乎忘光,英语大概退化到初中水平,逻辑更是没接触过,写作属于开局扣五分(字太烂),记性还不太好……相比于课堂上活跃的学霸们,他虽然也被一些可爱的同学称为学霸,大概是因为平时考试成绩还行,但他课上不太说话,别人以为他低调,其实是因为学霸们在抢着回答时,他还在想这题在说啥……相信有的同学也跟他差不多,但不像学霸那样才思敏捷不代表不能考出好成绩,如果能在正确的方向上下功夫,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目标设定为拿奖学金!(虽然本人也没拿到)

下面鄙人将从取势、明道、优术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呕心沥血的备考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取势,诚意正心顺势而为


取势,是指把握外部形势的发展走向,并顺势而为。

有人认为考研“高考化”需要遏制,但我认为这也是民智开化的结果,有的同学是随大流,有的同学是真的想得很清楚。随着整体国民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家逐渐意识到,富裕阶层的固化,固化的不是金钱,而是能够保持并创造财富的内在品行、思维方式。考研深造,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让自己有能力看到更大的世界。以前考研人少,我认为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大家认识到了此中好处,自然人数就多了。

我个人很喜欢一种说法“知识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获取其他东西的手段”。作为一个曾经眼中只有自然科学的理科生,我逐渐发现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相关知识的欠缺,而MBA可以一定程度上填补这部分空白。我平时会通过看书听网课自学各个方面感兴趣的知识,经常感叹自己的无知,但也经常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自学效率很低。

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比去学校学习更有效率和深度呢?还有什么比去探索未知更令人兴奋的呢?还可以拓展人脉、顺便拿个证等等。总之,如果只为了一纸文凭,那也太无趣了。

所以请务必认清考研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你所必取之势,肯定考研是你人生必取之势,而不是人云亦云,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动力。

有人说备考要讲究节奏,前期不用太紧,后面再慢慢紧起来,免得到后面没劲了。培训班的节奏也的确如此,但我直接紧了自己半年,也一直动力十足,周末去上课开心得很。有着坚定的信念,你会在一开始备考就看到自己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第二,明道,掌握学习的规律


大家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这里我们掌握一点学习和考试的道即可,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和考试的一些规律。(裂墙推荐万维刚老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不理解学习的规律,你就会困惑,但又不知所措,容易受到打击,灰心丧气。知道学习的规律,然后顺应其道,就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一些挫折也能淡然处之。这里和大家分享三点:


01理解回归均值现象


丹尼尔·卡尼曼说过,“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而回归现象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稳定,成绩其实也是在围绕一个均值波动(不排除有极端情况,即离群值的出现,但为小概率事件过于担心属于典型的“感性的烦恼”),因此如何提高自己上岸概率,让自己能“稳过”?

首先,要认识到成绩起伏是正常的。

理解回归均值,我们就该知道一次考得特别好不用得意,考差了也不用沮丧,不断学习,确保自己一直在进步才是重点。如下图所示,我画了个成绩上下起伏的示意图,理论上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扎实,成绩会提升,起伏也会变小,当你表现最差的时候也能考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成绩(例如你的平均成绩水平已经达到了230,那么即使你考砸了也差不多能考到205),这才叫真的稳。





其次,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均值。

因为咱也不知道在考试时会不会处在一个很差的状态,也许就正好处于谷底,所以作为一个求稳的人(我就是),设定一个高目标(我最初的目标是236),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就是最稳的策略。而且不断提升也能让你获得更多安全感,减少焦虑情绪。


02理解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是指你过去的付出,理论上与当前决策无关,但它会导致你因为放不下过去,从而持续付出,损失越来越大。我认为可以利用这一点,让自己在考研之路上坚持下去。

我为什么要参加培训班?对我来说,华章这样优秀的培训班能给我指一条明路,避免无效努力,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在正确的道路上制造巨大的沉没成本(在培训班花的时间金钱都是成本),倒逼自己去坚持。

我在一开始就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一天用5个小时背单词时,我就停不下来了,因为怕前功尽弃。

当然这也有其负面效应,就是面对挫折时可能会情绪崩溃,因为你付出太多了。但正如同学们开玩笑所说:“就算爬也要爬过去考试!”2022年12月20号,考研前4天,新冠阳性,开始发烧,打乱了我最后的复习计划,因为时间点太过临近考试,那几天的确处于崩溃状态,但基于我当时的水平,我盘算着就算状态处于谷底,也应该能过(实际笔试结果跟我预想的差不多,搞得我既觉得庆幸又觉得悲哀)。

所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及对成绩起伏的理解,将支撑你克服困难继续走下去。


03理解学习就是不断重复


大家对于学习最大的痛苦也许就是“我忘了!”,记不住是很让人抓狂的事,在此必须推荐樊登老师讲过的一本书《考试脑科学》,去听一下就好,只要1个小时,你就会明白,我们到底是怎么记住东西的,你也会明白我为什么在下文中建议大家睡前复习单词。

简单来说关于记忆可以分两种,一个是短期记忆,一个是长期记忆,而大脑中的海马体就是负责判断信息是否应该转化为长期记忆,值得就存下来,不值得,搁在一边,然后就忘了。

那么大脑会把什么东西放在长期记忆的部分呢?

原则只有一个:这件事是不是关乎生死。原始大脑只要觉得这东西好危险,要命!立马就记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大脑记住了这个危险,只要形状类似,也能立马想起。那么怎么才能够让那些跟生老病死无关的知识成为长期记忆呢?我们要 “欺骗”海马体!咱得把考试要用的这些对生老病死无用的信息伪装成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信息,然后去试探海马体。直到它有一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说好吧,这个事看样子很重要,就放进来吧。 而“欺骗”海马体首推的方法,就是重复。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重复是必须的!可以考虑使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本,在这个本子中,你可以按它规定的时间去复习知识点,当然这个东西会让你的学习负担更重,但却可以减少记不住的挫败感,我自认为记性不好,所以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重复。具体每个科目的建议我会在后面具体阐述。


第三,优术,使用正确的方法


优术,是指从本质和规律入手,优化学习方法,不断实践和修正;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学习是有方法的,就像我们常说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以及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你战略的懒惰等等,都是要求你先找对路,然后再干活。上文其实已经提到了一点方法,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经验:


01学习中反馈十分重要


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也有教练,教练打球一定比球员好么?可能并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练可以给予即时的反馈,因为你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动作有没有变形的。

所以请务必重视每一次考试(课后测验、月考、模拟考)!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会记住梯形蝴蝶定理就是因为有一次课后小测验,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东西完全没印象,我记了笔记,但脑子压根没记住……考完试我请教了汪老师,以后再也没忘记。我会在每次模拟考试后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如下图),对不同科目的学习侧重进行调整。




02制定计划并从今天开始


我是2022年5月报的华章,开课是6月份,从2022年5月24日报名的当天我就开始了背单词之旅,我的生活中类似于考研这么“SMART”的目标并不多见,我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并且立即行动!

我的建议是不同阶段为自己制定不同的计划(因为不同阶段会对不同科目有不同的侧重),每天打卡!打卡是一种自我监督和奖励机制(这里可以去听一下《掌控习惯》这本书)。这将有利于你坚持下去,并且没事可以看看自己的打卡记录,然后感叹一下,咱真是个优秀的人(*^^*)。

以下是我做的考前最后阶段打卡记录表,可供大家参考调整。





03各个学科的小心得


英语

英语是最早,也是必须最早准备的科目,在其他科目压力还没上来时,赶紧搞英语,搞英语务必先搞单词!建议把单词例句多读几遍,例句提及以及某些APP告诉你常见的意思全背下来!

我复习单词的方式如下:睡前躺床上跟着APP读今天背过的生词(不要看,只跟着APP读),来个十遍!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单词有哪些意思,让单词伴着你入眠。我第一遍背单词时,平均一天会在单词上花费5个小时,因为那时候其他课程的压力还没上来,所以几乎只看英语(下图是我曾经截的一周APP使用记录),的确耗时……但遗忘率不超过5%。




数学

作为一个数学几乎忘光的人,我的建议如下:

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朱杰老师会特意提醒大家做笔记,袁进老师讲课不快,大家也是有充足时间做笔记的,所以先做好笔记,否则复习时看啥?另外我对所有数学课都进行了课程视频的二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复盘方式。

基本公式定理务必背熟!我认为数学的题干和问题之间就是让你用你知道的公式定理去链接,然后解题。难一点的题就是你要对题干或者问题进行变形处理,经常还不止一次地变形处理,然后才能用上你知道的那些公式定理,你一眼就知道用哪个公式的,都是简单题。

做好错题整理。其实书上的错题用红笔打星号就行,我并没有单独摘抄(错太多抄不动o(╥﹏╥)o),有时中午的小练习以及课后测验的题目可以把错题整理摘抄一下,重点是理解解题思路。


逻辑

逻辑就给大家一些入门和基础的建议,因为我的逻辑也不咋地……

逻辑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学过,所以确保自己听懂是个大问题,我个人建议课上不要做笔记,除非老师要求(王诚老师很少让大家做笔记,甚至不让大家做笔记),逻辑课,跟上课堂节奏最重要!要保证听课效果,课上就没办法用太多时间做笔记。所以笔记建议放到视频复盘时候去做。

逻辑的基本知识建议前期每天都背,把那些假言命题,联言命题什么的,看到都能形成条件反射,不用思考就知道的程度,我一般在每天洗澡时背逻辑基础知识,就当是在给别人讲课了,至于如何取得高分,建议多和逻辑老师和大神们沟通吧,鄙人也无能为力……


写作

写作我只说一点,王诚老师的大课高屋建瓴,周青海老师的小课醍醐灌顶。所以作文没有先天优势,或者根本没思路的同学,后期请务必重视周老师的小课~

综上,所有科目的课要听,但只听课是不行滴,题也要做,该背的也要背,考试也要积极参与,这样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才真的会受益终身。


最后,请务必保重身体!备考期间建议大家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偶尔运动。备考期间,我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我的睡觉时间却都不会超过十一点半,一般十一点就躺着了……早上大概六点半起来背一会单词或者复习错题。当然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作息习惯。薄世宁老师在其医学通识课中告诉我们健康长寿没啥秘密,无非“戒烟戒酒运动节食”,我的同桌曾问我经常吃轻食是不是想长命百岁,还真是哈哈。希望大家备考期间保持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身体不给面子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此外给自己合理地补充点营养品,也是可以的。比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咱可以负责任地说,有时安慰剂都能有点作用,何况有些东西是真的有点作用呢。

好啦,我能想到的都已经说完了,有点啰嗦,但都是肺腑之言O(∩_∩)O,希望能帮到需要的人。相信你一定会爱上那个为目标全力以赴的自己!



预约公开课送豪礼

现在预约赠送网课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