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分一战上岸河海大学图书情报硕士,熬过枯燥重复才能厚积薄发

文章来源:南京华章教育陶同学 发布时间:2023.04.28 阅读量:1555


  

陶同学

  南京华章2023级学员

  河海大学2023级图书情报MLIS

  管理类联考总分231分


  个人概述


  我是2022年大学毕业,在经历了大四一年省考和国考考试失败后,在一位长辈的推荐下选择了考研也选择了华章。


  暑假集训班开始那一天也是我备考的第一天,由于暑假班基本都是应届的同学,大家都准备得比较早,刚一开班我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所以十分焦虑,尤其是了解到管综要考数学后心里更没底了。


  我高中是文科,数学并非优势学科,且大学学的是语言类,四年完全没碰过数学,所以刚开始听朱杰老师的课非常吃力,题目不会做,课堂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逻辑方面我自以为经过一年考公逻辑的复习,我的基础还不错,一练习却发现并非如此。管综写作更是从零开始。只有英语还算不错。


  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华章各位老师的帮助,我终于以231分上岸河海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备考过程。


  数学


  暑假班期间,朱杰老师建议应该在九月前把《数学高分一本通》写完,但由于我基础不行,我是在九月才开始一章一章写《数学高分一本通》,边写边查漏补缺,对相关章节的网课进行复盘。


  本来以为经过一个月的复习数学会很有长进,但九月测试数学还只是45分,这对我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经过和王婷婷老师的交流,我慢慢调整心态,继续推进复习进度。在十月我从早年真题开始写,每次都计时复盘,分析自己在哪个章节错的题最多最薄弱,然后对相应章节进行查漏补缺。


  

  比如我当时排列组合那一章节一窍不通,每次真题里碰到全靠蒙,也问过老师能不能放弃这一版块的题目,但老师说这一部分在真题中占比挺大的,就只能自己逼着自己从基本概念慢慢来,循序渐进,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最终,我的数学也在近10年真题都过了四五遍之后取得了不错的分数,我想这就是努力最好的回报。


  逻辑


  逻辑我一直认为我是有基础的,在老师说一些基本公式时也觉得游刃有余,但一到做题,正确率不高、速度慢等问题就逐渐暴露。我也去问过逻辑老师,得出的结论是王诚老师的课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吸收,于是我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回看逻辑课,并结合专题讲义进行复盘。


  经过总结我发现我的弱点在综合推理,于是我那段时间就只做综合推理题,大量的题目加上自我复盘,让我在逻辑方面开始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了,做真题也开始顺手起来,听课也觉得能听到重点了。


  其实备考的每个环节都有这种由简单的重复带来的厚积薄发,重要的是一定要能忍受枯燥的重复,相信自己一定能有所突破。


  写作


  管综写作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小作文,起初我小作文听的是王老师的课,当时完全找不到听课重点,总是被老师课上的小故事和例子吸引,所以一节课下来作文写得还是很烂。


  后来我就结合书上的真题范文,勾画出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反驳的句子,看别人的行文结构,并总结一些常见逻辑谬误的反驳方式。


  大小作文我都是每周一篇真题,写好去找周老师面批,即使我有时候会问一些重复的问题,周老师总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多写多去找老师面批真的进步很大。有些问题自己想很久没结果,但其实老师点一句话就通了。0



  英语


  英语作为我的二外,基础还算不错,四六级都是一次通过。备考之初我想直接从阅读做起,但发现由于长时间没有一板一眼背过单词了,只有一些阅读上的技巧远远不够,所以我就重新从最基础的单词开始。


  刚开始真的很痛苦,我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坚持下去,不过好在后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背单词app,我就会在每天去自习的路上利用碎片时间背,平时阅读中遇到的生词也及时记录背诵并时时回顾,果然有了单词量的加持,阅读正确率也稳步提高。


  至于英语作文,我基本每周都会写一篇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发给王老师批改,我大作文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模板,然后一直都没有变过,所以每次大作文的写作都会很顺,早点博采各位英语老师之长确定自己的作文模板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会让我们在考场上心态平稳、缩短大作文用时。08


  最后


  总结一下,我的考研经验其实没什么,就是机械地重复,日复一日地积累,然后厚积薄发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心态是一项考验,不断地挫败、看不到进步其实对个人的信心是一种消耗,在这个时候就要提醒自己,努力的积累是阶梯上升的并不是直线式,我只是处于平台期,再坚持久一点就会有质的飞跃。


  最后,祝大家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成功上岸!


预约公开课送豪礼

现在预约赠送网课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