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238分,MBA联考备考经验分享

文章来源:南京华章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12 阅读量:2200


2026南大MBA备考交流群

2026南大MBA备考交流群

加入QQ群
2026东大MBA备考交流群

2026东大MBA备考交流群

加入QQ群
2026MBA备考交流群

2026MBA备考交流群

加入QQ群

刚拿到北大光华MBA拟录取结果,分享一点儿MBA笔试备考的经验总结,供需要的童鞋们参考。

先简述下我自身备考的情况:2018年10月参加北大第四批提前面试,10月底拿到面试结果,11月初开始进入笔试备考阶段,截止12月22号的研究生考试,共计备考时间约50天,最终管综157分,英语二81分,共计238分。MBA的笔试是一个应试性较强的考试科目,对于基础不错的同学,专心备考一两个月,考过国家线并不难,冲200+以上的高分也是情理之中;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需要提早准备有短板的学科,最后一两个月再综合冲刺一下,稳稳过线。

只要是门考试,就会有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最终结果的好坏大多取决于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是否高效以及执行是否到位。所以说,备考的方法论尤为重要。无论何时开始备考,先花点时间了解这门考试,再花点精力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备考计划,是最终能取得满意成绩的基本保障。有了基本的指导方针,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按照计划完成和落实。备考就如同做项目,如何能最终交付一个质量好,利润高让项目干系人都满意的项目,是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去思考和筹划,项目进行中必须落实和及时调整的。

说了这么多备考前戏,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先想清楚,再开始行动,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下面就直奔主题,说点备考的干货吧~

(一) MBA考试考什么?




(二) MBA考试如何复习?

上一张图列出了MBA笔试的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那么就针对各个科目,分享一些备考经验。

1. 管综部分

1.1 数学

总体来说,数学对大家的解题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较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预期的分数是这门学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一直不太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对于MBA的考生,时间尤为宝贵,因此注重质量和思维方法是数学备考的关键。

数学的复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知识点梳理,用最快速的方式把考纲的知识点过一遍,可以自己看参考书,也可以找视频或者APP跟老师学习,大家可以视自身情况而定。

   第二阶段即模块学习,针对第一阶段中薄弱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有些同学在概率部分失分较多,那么就可以针对概率这个专题做模块训练。模块学习重在题型的归纳和解题思路的总结,达到同类型的题目可以举一反三即可。

   第三阶段即真题模拟和查缺补漏,一定严格按照时间限制进行真题模拟演练,没有时间约束的准确率是没有意义的。真题的数量有限,所以每一套真题都要认真对待,切勿浪费。此处敲黑板化个重点,首先,珍惜每一道错题,把错误的题目分析透,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做错?是会做的算错了?还是知识点有漏洞?分析清楚错误的原因,再找一两道同类题型的题目练习一下,相信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准确率会大大提升。其次,备考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把每套真题的题目做知识点和题型的归纳,针对对应的解题思路做总结。把5~10套真题总结下来,就能归纳出真题所涉及考点的出题方式以及解题思路。善于总结,便会缩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提升综合的解题能力,进而用有限的时间,取得目标的分数。

最后,对于MBA数学的备考用书和老师,我做个小推荐,不代表大众和权威,仅限个人喜好。

老师方面,我个人非常喜欢朱杰老师,我是12月才开始听老师的视频课程和直播,觉得非常受用。其他老师的视频课程也在一些APP上听了几节,还是喜欢朱老师的授课风格,尤其数学想冲高分的话,朱老师是不错的选择。

备考用书方面,买了机工版教材的数学分册,主要用于知识点的梳理和模块学习。其次,买了10年内管理类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不限出版社),用于真题模拟和演练。最后,12月份买书做真题,主要配合真题模拟阶段做真题题型的归纳总结和练习,这本书的习题当时已经来不及做了,但是书里的典型题型和解题思路是差不多过了一遍。综上,数学备考的过程中,题不在多,在精。

1.2 逻辑

逻辑方面,自己看书学习固然可以,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位适合的老师,边听课边做题备考,也许会更高效。逻辑的备考,依然可以参考上文中数学的备考宗旨,重在题型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逻辑的复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机工版教材逻辑分册以及MBA大师的免费系统课程开始逻辑的复习。系统课程老师讲的知识点很细致,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我选择了1.8倍速播放那些重要知识点的章节,对于习题讲解和非重点章节就直接跳过了。

   第二阶段就直接上真题模拟和查缺补漏,依然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如何在60分钟之内取得理想的分数,一定不是用阅读理解做出来的,而是要善用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

我个人的案例就非常典型,从11月开始备考听视频课到真题模拟的前几套,做题的时间一直提速不上来,准确率也时好时坏。直到考前两周,我才因为去参加了一次公益模考,偶尔听了一位老师的模考讲解,才发现了更加高效的解题策略,又通过两周的突击练习,最终解题能力和准确率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对逻辑这门学科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老师方面,逻辑我只听了两位,因为前辈们都有过这样的说法,逻辑最好是跟着一个老师学习,因为每个老师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样,跟着不同老师学,会容易把自己绕进去。所以当我考前两周换老师的时候,确实冒着很多未知的风险,但好在最终结果算是试验成功了。如果想追求50+的分数,建议直接听听史先进老师的课程,我是考前听了史老师的秒杀大法和终极预测,快速转变解题思路,再结合真题演练,最终在考场上用50分钟之内拿到了50+的分数。

备考用书方面,只用了10年内管理类联考的真题。逻辑不建议做其他的模拟题,备考时间有限,只需要掌握真题的出题思路,和答题策略就足够了。

1.3 写作

由于我自身的备考时间较短,写作复习的时间确实很少。但也坚持在考前动笔练了近三年的真题,最终拿了40+的分数。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考前写几篇,在管综考试中,作文还是性价比较高的科目。

   有效性分析是有套路的,只要分析的合理,不要通篇使用套话连篇的模版,分数是不会太低的。

   论说文立意是重点,只要不跑题,写够字数,分数还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备考阶段,可以拿真题练练审题和立意,再积累一些有效素材,即便没有把真题全部练过,也是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王诚老师的写作基础课在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听了几节,但时间不允许,就放弃继续听了,不过感觉老师的方法还是很不错的。备考时间充分的同学,可以听听老师的写作课,不仅为了应试,也是提升写作素养的一个不错选择。

2. 英语部分

由于自己一直是英文的工作环境,所以备考过程中,主要以刷真题为主。

首先,用一周的时间,刷了一遍真题词汇,此处推荐老蒋的真题词汇书。

其次,找了老蒋长难句的视频课听了一遍,这个过程就把考研英语中的语法和真题词汇又过了一遍。

最后,刷真题。配合老蒋的真题解析参考书,把每一套真题做透,从真题词汇,到长难句分析,再到出题类型,最后的解题思路,刷真题的过程中,全部可以涵盖。

对于翻译,准确通顺是前提。翻译的中文,一定要符合中文的语序和语法,切记不可直译。我自己考前只练习了几篇的真题,最后拿了12分,估计是翻译的比较通顺并且恰当的使用了一些成语。

对于写作,可以找一本写作参考书进行真题训练,英文作文同中文作文一样,考前一定要亲自动笔练几篇!

最后,英语的备考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利用科学的记忆曲线去进行背诵和记忆,无论备考时间的长短,英语学习是个细水长流的事情,不适合短时间内突击。

(三) MBA考试锦囊

有关MBA笔试的备考,想再敲几下黑板,分享点儿零零碎碎的东西~

1. MBA考试是个选拔性考试,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的确立,是顺利通过的基本保障。

2. MBA笔试是个应试性考试,掌握策略是决胜的关键。“有舍有得”的指导思想在MBA笔试中尤为重要。

3. 基础薄弱的童鞋,建议还是提早准备为好;基础不错的童鞋,何时开始复习都不算晚,只要注重效率和方法,保证执行力,最终上岸并不难。

4. 备考的资料会有很多,一定要学会选择。选择真正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出调整。

5. 有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复习,可以配合听听老师的视频课程。好的老师可以画龙点睛,也是学习知识的好时机。

6. 有条件的情况下,考前几周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模考或者报考学校组织的模考,一是为了检测自己学习的成果,暴漏问题,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提前适应考试的氛围和节奏。

7. 考前一周非常重要,一定要该背诵的背诵,该做题的做题,该休息的的休息,保持题感和好的状态很重要。


最后,祝愿所有的小伙伴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圆梦理想中的学校。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MBA资讯热点资讯

预约公开课送豪礼

现在预约赠送网课

立即报名